上纬新材:15倍涨幅背后的虚实
A股市场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过山车”行情。上纬新材(688585.SH),这家曾默默无闻的科创板公司,在2025年7月创下单月涨幅1083.42%的惊人纪录,成为年度“15倍大牛股”,市值一度飙升至近350亿元。然而,这番辉煌背后,却隐藏着与基本面严重脱节的隐忧,以及监管层日益收紧的监管之手。
暴涨的真相:一场“借壳”交易引发的狂欢
上纬新材的股价暴涨并非源于其主营业务的强劲增长。相反,其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营收虽同比增长12.50%至7.84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降32.91%至2990.04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更是下降37.02%至2604.14万元。“增收不增利”的业绩表现与其“大牛股”身份格格不入。 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海外销售运费及佣金增加约1100万元,新台币兑美金汇率急升导致的汇兑损失,以及研发投入增加约572万元。
展开剩余60%这番“增收不增利”的业绩,与其股价的暴涨形成鲜明对比。 真相指向7月8日披露的一宗收购交易:智元机器人拟收购上纬新材股份,这笔交易,以2.32亿元的履约保证金彰显“诚意”,并迅速点燃了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想象空间,将上纬新材推至资本市场炒作的中心。
低发行价、低募资额:资本的预谋?
回溯上纬新材的过往,更能理解其股价暴涨的背后逻辑。2020年登陆科创板时,公司发行价仅为2.49元/股,远低于投价报告的11.24元/股下限,最终募资总额仅为1.08亿元,净额更低至7004.27万元,甚至低于其2019年归母净利润。此举引发市场质疑,认为是为后续炒作预留了空间。上市之初,股价曾一度飙升至20.68元/股,随后便一路下跌,直至2024年触底4.20元/股。 直至智元机器人的出现,才让它从科创板的边缘股华丽转身。
高估值、高风险:监管收紧,行情落幕?
上纬新材的股价暴涨,在业内人士看来,是“壳资源”与“热门赛道”(具身智能)概念叠加的产物,是典型的“题材炒作”与“资金博弈”,而非基本面驱动。 目前,公司市盈率已超过500倍,远高于行业平均值(约25倍),严重透支了未来增长预期。 更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流通盘仅约15%,少量资金即可轻松撬动股价。
然而,这种狂欢已接近尾声。交易所的重点监管,加上上纬新材自身发布的风险提示公告,都预示着股价可能快速回归基本面。 8月5日公告显示,公司股价自7月9日至8月5日累计上涨1320.05%,多次触及异常波动,未来进一步上涨可能面临再次停牌核查的风险。 此后,股价连续下跌21.78%,市值回落。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直言,上纬新材本轮暴涨风险极高,后续若无实质性利好落地,股价或将快速回归基本面,当前估值已严重透支未来预期。 这起事件也再次警示投资者,切勿盲目追逐题材炒作,理性投资,重视公司基本面才是长期获利的关键。
"
发布于:内蒙古自治区翔云优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