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瑞 周霄航 朱超峰
一场场理论宣讲融入夜市烟火,一支支文明志愿服务队伍穿梭于大街小巷,一项项文化惠民活动点亮百姓生活——“十四五”期间,山东省阳信县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创新实践,描绘出一幅生动多彩的文明画卷。
荣获2022年度全省先进县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建成全市首家市县一体“山东手造·滨州精品”展示体验中心、入选山东省数字乡村强农惠农富农专项行动重点县……这五年,是阳信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刻变革、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每一步都踏响了铸魂聚力的时代强音。
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前觉得政策理论高高在上,没想到在夜市里边吃串边就能听懂,像听故事一样,亲切!”2025年初夏,在阳信县劳店镇夜市一场“宣讲赶集”活动中,居民王大爷笑着感慨。宣讲员们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段子”,台下观众笑声阵阵、掌声不断。这种“文艺+宣讲”的形式,正是阳信县“十四五”期间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生动缩影。
展开剩余79%不仅在烟火气十足的夜市,在规范有序的宣讲会场,理论的魅力同样动人。“这些宣讲案例生动诠释了政德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通过跨越地域的榜样故事,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学思想’的实践力量与‘明政德’的精神内核。”7月28日,在信城街道举办的“学思想 明政德”主题宣讲活动现场,年轻干部激动地说道。各位宣讲员声情并茂,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思想和感情的盛宴。
阳信县始终坚持把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构建了以县委宣讲团为龙头,10支宣讲队伍为支撑,各单位及乡镇(街道)村宣讲小分队为主体的“1+10+N”宣讲矩阵,组建起一支千余人的宣讲队伍。各乡镇(街道)着力放大品牌示范引领效应,纷纷创建了各具特色的宣讲品牌,如信城街道的“文润信城”、流坡坞镇的“凤语留声”、水落坡镇的“理润古乡”、商店镇的“声润葡乡”、洋湖乡的“击鼓传声”、河流镇的“河声细语”等等,实现了党的创新理论基层宣讲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蝶变”效应。
“群众在哪里,我们的舞台就搭在哪里;群众在哪里,我们的宣讲就延伸到哪里。”阳信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王敏介绍说。五年来,阳信县多维度拓展宣讲形式,宣讲阵地从会议室、礼堂拓展到公园长廊、广场、集市等群众常去、爱去的场所,累计开展各类宣讲活动超过5000场次,受众达50余万人次。甚至在城区公交车上,阳信县还选派文艺骨干为乘客进行政策理论“微宣讲”,真正实现宣讲无处不在。
精神文明建设“润物细无声”
“以前觉得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是偶尔做件好事,现在成了我们社区常态化的工作,感觉特别充实。”在金阳街道西湖花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刘大姐一边整理活动记录一边说。
阳信县以“五有”标准全面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统筹整合文化书院、图书馆(室)、文化广场等各类资源,将其打造为集文化、学习、休闲于一体的“百姓之家”。通过“实践所派单+志愿者接单”的灵活机制,着力打造的“1+10+17+N”志愿服务矩阵(即1个县级中心、10支专业队伍、17支乡镇街道分队、N个村居社区站点)确保了服务的精准触达,让文明新风吹遍城乡每个角落。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阳信县成功举办的“踏着雷锋的足迹”第一届感动阳信颁奖典礼,在全县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个个身边好人的感人故事被广为传颂。2025年,杨广和同志因其长年累月、不计回报的善行义举,被表彰为第九届山东省道德模范。五年来,全县1人获“中国好人”、13人获“山东好人”、1人获“山东好人之星”、15人获“滨州好人”称号,2人获全市第八届道德模范称号、3人获全市第九届道德模范称号,善行义举蔚然成风。
婚俗改革也成为阳信文化惠民的一大亮点。2023年,阳信县荣获全省第二批婚俗改革试点县,是该年滨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通过举办集体婚礼、建设婚礼婚俗文化幸福广场等创新举措,婚事新办、简办的新风尚在阳信蔚然成风。
阳信县作为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试点县,其探索形成的精神文明建设“2333”模式成效显著,美德信用理念如春风化雨般融入机关、社区、乡村、企业、学校乃至网络空间,焕发出蓬勃生机。
文化惠民“暖人心”更“聚人心”
2025年秋,在水落坡镇文化书院内,榫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郭新泽正在向孩子们展示精巧的鲁班锁。原本陈列在展柜里的木犁、纺车等老物件,成了研究传统工艺的立体教材。“让文化扎根,光靠‘输血’不够,更要激发乡土自身的‘造血’活力。当传统文化真正走进百姓生活,方能在时代长河中永远奔涌。”水落坡镇党委书记孟光的话语,道出了文化传承的关键。
文化惠民不仅在于传承经典,更在于点亮日常。在河流镇学苑社区,公益电影放映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以前晚上就是在家看看电视,现在社区放电影,大家聚在一起,热闹又有趣,感觉邻里关系都更近了!”带着孙子来看电影的居民李阿姨高兴地说。一块银幕,不仅放映着《你好,李焕英》等优秀国产影片的温情故事,更结合影片内容开展微宣讲,成为凝聚邻里、传播知识的新课堂。
同样的温情叙事也在劳店镇湖畔嘉苑社区上演。该社区创新建立“党建+文化”融合的治理路径,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为集政务办理、科普馆、城市书房、舞蹈教室等8大功能区于一体的“百姓会客厅”。这里不仅有“星光城群众文化艺术季”舞台上演的45场乡音乡韵,更有“文艺书记”挖掘社区能人组建的8大特色社团。从“滨滨学堂”的课后培训到老年戏曲养生课,实现了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深刻转变。
“百姓村晚”成功激活了民间文化活力。在阳信县信城街道,“百姓村晚”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群众演唱会”。这个以“月月有演出、场场有新意”为特色的文化品牌,通过“零门槛报名、专业化指导”机制,让快递小哥、挖掘机司机、维修工人等普通居民从台下观众变身舞台明星。“没想到我也能上台唱歌,街坊邻居还给我鼓掌!”一位参与演出的居民兴奋地说。截至目前,“百姓村晚”已成功开展25场,参演群众达到2000余人,累计惠及辖区群众6.3万人次。
五年来,阳信县开展戏曲进乡村演出2600余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6万余场,全民阅读活动3700余场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2024年,全县聚力建设1处城市书房、5处乡村书房、2个农家书屋示范点,着力构建较为完善的城乡阅读服务圈,让书香弥漫阳信。
从夜市烟火里的理论宣讲,到文化书院中的非遗传承;从13万志愿者温暖人心的服务,到“百姓村晚”舞台上绽放的草根风采——阳信县正以其独特而富有生命力的创新实践,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肌理,生动展现着现代化幸福阳信的建设成果与人文魅力。
发布于:山东省翔云优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